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
召开2020年上半年胸痛中心质量分析会
王耀明 文/图 审核 黄宗富
为加强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胸痛中心建设,优化胸痛救治流程,提高我院胸痛患者诊治水平,使医疗质量达到更优、更高标准,
7月17日,医务部组织心血管内科、急症科、介入室、呼吸内科、血管外科等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在机关第三会议室召开2020年上半年胸痛中心质量分析及典型病例讨论会。
吴雪峰副院长到会指导。吴雪峰说,胸痛中心的发展意义重大,对胸痛患者早期的评估、正确的分流和科学的救治有积极作用,对病患救治率的提升、医生技术的提升、学科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和帮助。胸痛中心的典型病例分析会有利于促进胸痛中心医疗质量的提升,达到反馈、提示、警醒医疗质量的目的。坚持质量分析会和典型病例讨论会并强化时间管理和质量意识,这是胸痛中心持续质量改进的关键性制度,也决定了胸痛中心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要求大家持续打造坚强有力的核心团队、优化高效的管理制度,确实保证我院胸痛中心的良性运作。
胸痛中心总监、心血管内科主任吕海权主任医师汇报了上半年胸痛中心运行情况,介绍了首次医疗接触(First Medical Contact,FMC)至首份心电图时间、首份心电图至确诊时间、肌钙蛋白获得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STEMI患者进门至球囊扩张(Door-to-Balloon, D-to-B)时间、进门-出门时间等各时间节点改进的趋势,STEMI患者救治成功率显著提高,心力衰竭发生率、死亡率明显下降,并就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提出意见。
普通外科一病区王耀明副主任医师、心内科陈世宝主治医师、急诊科欧波主治医师、呼吸内科苏政军主治医师分别就《2020年上半年主动脉夹层诊治情况汇报》、《D2B时间不达标4例典型病例分析》、《2020年上半年胸痛中心质控会议急诊科汇报内容》、《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胸痛中心(肺栓塞)工作汇报》做工作报告和病例分析。随后,由医务部谢坚副部长组织大家围绕各时间节点及典型病例的关键问题展开积极讨论,分析了运行中不足之处,并提出今后需不断优化流程,缩短不同来院途径STEMI的再灌注时间,继续加强培训,提高对NSTE-ACS高危、极高危患者的综合诊治能力,加强与县医院、基层卫生院、社区医院的合作,增加双向转诊患者等改进措施。
相信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相关科室的通力合作下, “绿色通道”救治流程不断优化,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我院的胸痛中心建设工作会稳步前进,在实践中逐步成长,最终提高区域协同救治能力,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