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检查进入“高清”时代
——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心脏磁共振成像(CMR)技术正式开展
随着磁共振技术的快速发展,心脏磁共振成像(CMR)已从科研应用广泛进入临床一线,成为多种心脏疾病诊断和评估的重要工具。CMR凭借其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优异的组织对比能力、无辐射、多参数成像及良好的复查对比效果等优势,在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各类心肌病、心肌炎、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心脏肿瘤等疾病的诊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已成为部分心脏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之一。
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引进的飞利浦3.0T MR,属高场强全身磁共振成像系统,其设备性能与国内多家顶级心脏专科医院保持同步。我院放射科医师团队和其他科室医师团队已全面开展心脏磁共振检查,致力于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便捷、更精准的高端心脏影像检查服务,满足群众“就近检查、精准诊断”的实际需求。
【主要适用人群】
CMR主要用于评估心肌及心包状态,适用于以下情况:
1.缺血性心脏病:如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后损伤范围评估和存活心肌判定。
2.心力衰竭的病因诊断与鉴别。
3.心肌病的诊断与分型:如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及心肌致密化不全等。
4.心肌炎:病毒、毒素等所致心肌损伤
5.系统性疾病累及心脏:如高血压性心脏病、结节病、心肌淀粉样变等。
6.先天性心脏病。
7.心包疾病:如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心包肿瘤等。
【检查流程】
1.临床医师开具检查申请后,请持申请单或检查小票到放射科登记台进行登记预约候检时间;
2.患者需按预约候检时间来到3.0T磁共振检查室进行检查前各种准备,门诊患者请携带近期心电图、心脏彩超及相关化验检查等结果以便参考;
3.入室扫描流程包括定位、黑血、亮血电影、T2压脂、静息首过灌注、延迟强化等多个序列,以及视情况开展T1-mapping、T2-mapping多个序列,患者需按提示配合呼吸憋气动作,并且扫描过程中需行注射钆对比剂,顺利情况下扫描总耗时约60分钟。
4.扫描完毕拔针后,住院患者可顺返病房,门诊患者无需等候结果。心脏磁共振检查属于高端特殊检查,3个工作日内发出报告。
【禁忌与注意事项】
存在以下情况者不宜进行CMR检查:
1.体内植入设备:如心脏起搏器、自动除颤器(ICD)、非防磁动脉瘤夹、神经刺激器、输液泵、人工耳蜗等。
2.其他情况:幽闭恐惧症、眼内金属异物、不稳定心绞痛、钆剂过敏、妊娠三个月内、严重肾功能不全(eGFR<30 ml/min/1.73m²),以及因病情无法平卧者。
3.钆对比剂不良反应通常轻微(如皮疹、恶心),发生率较低,严重过敏罕见。
4.图像质量与患者心律、屏气配合密切相关,检查过程中需按指令短暂屏气。
5.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非检查禁忌,近年来使用的支架大多兼容磁共振。若患者植入的是2007年以前的弱磁性支架,建议提前咨询心内科医生确认安全性。
【温馨提示】
1.检查时间:周一至周六(需提前预约)
2.检查前请排空膀胱,避免大量饮水,以减少中断检查的可能。检查结束后饮食遵医嘱即可。
【CMR各序列展示】
1.电影序列:为动态图,观察心肌的运动、收缩舒张情况,并可测量心肌厚度、各房室腔大小等。
2.静息灌注序列:动态图,观察是否发生心肌缺血的灌注异常
3.T2序列:观察有无心肌水肿
4.延迟强化:心肌梗死、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等各种心肌病变有不同的强化特点,可观察其梗死或心肌纤维化范围,进一步判断治疗预后
非缺血性心肌病:心尖段间隔壁心肌纤维化
缺血性心肌病:左心室中央段侧壁心肌梗死
缺血性心肌病:左心室基底段-中央段侧壁心肌梗死
5.心功能分析:基于电影序列的三维心脏容积计算,射血分数结果更为精准。
6.心肌磁共振定量成像技术:在心肌铁定量、心肌淀粉样变等疾病中有独到应用。
心脏磁共振成像(CMR)具备无辐射、精准显示心脏结构和功能等独特优势,尤其在对心肌梗死、纤维化及心脏运动的评估方面效果卓越,是一种可靠的高端心脏影像检查方法。
联系人:
放射科: 陈强主任医师及磁共振团队
心血管内科一区: 吕海权主任及医师团队
心血管内科二区: 杨桂强主任及医师团队
心胸外科: 甘克定主任及医师团队
联系电话:
放射科:0775-2286170
心血管内科一区:0775-2286095
心血管内科二区:0775-2286220
心胸外科:0775-2286125
来 源:放射科
通讯员:陈 强
编 辑:秦一凯
编 审:蓝晚瑜
审 核:宾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