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首页
  • 联系我们
  • 公众号
首页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院内动态 › 文章详细
【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健康科普】消化道早癌--早诊早治是关键
【发布时间】:2025-4-15 11:44:22 【类型】:院内动态 【点击次数】:56

【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健康科普】

 消化道早癌--早诊早治是关键

2025年4月15-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宣传周的主题为“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作为玉林市肿瘤医院、玉林市癌症中心,始终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促进癌症防治关口前移,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普及健康知识。为进一步做好肿瘤防治科普宣传工作,医院将在4月陆续推出肿瘤防治系列健康科普,敬请关注。

今天带您共同了解:消化道早癌的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消化道早癌?

消化道早癌是指发生在食管、胃、小肠、大肠(结直肠)等部位的早期恶性肿瘤。这类癌症在早期阶段通常局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尚未发生远处转移,治愈率高达90%以上。但若未及时发现,进展到中晚期后,治疗效果和生存率会显著下降。

二、为什么早诊早治至关重要?  

1. 治愈率高:早期癌变可通过微创手术彻底切除,5年生存率超过90%;而晚期癌症5年生存率可能不足30%。  

2. 治疗费用低:早期治疗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仅为晚期治疗的1/5甚至更低。  

3. 生活质量高:避免放化疗、器官切除等带来的长期副作用。

三、哪些人是高危人群?    

- 年龄≥40岁(尤其有家族史者)

- 长期不良饮食习惯(如高盐、腌制食品、吸烟、酗酒)

-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患癌风险增加)  

- 慢性消化道疾病患者(如萎缩性胃炎、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  

- 肥胖或缺乏运动者(结直肠癌风险高)

四、早期症状可能很隐蔽!  

消化道早癌常无典型症状,易被忽视,需警惕以下信号:  

- 食管癌:吞咽异物感、胸骨后疼痛  

- 胃癌:上腹隐痛、食欲下降、黑便  

- 结直肠癌:便血、排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交替)、不明原因消瘦  

注意:早期可能完全无症状,因此高危人群需定期筛查,而非等待症状出现!

五、筛查手段:早发现的关键  

1. 内镜检查(金标准):  

   - 胃镜:可发现食管、胃的早期病变,并取活检  

   - 肠镜:筛查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如息肉)

   - 应用无痛技术:静脉麻醉下进行,舒适无痛苦  

2. 其他辅助检查:  

   - 粪便潜血试验(初筛结直肠癌)  

   - 幽门螺杆菌检测(胃癌筛查)  

   - 肿瘤标志物(如CEA、CA19-9,需结合其他检查)

建议筛查频率:  

- 普通人群:40岁起每3-5年做一次胃镜/肠镜  

- 高危人群:根据医生建议缩短筛查间隔(如每年1次)

六、预防胜于治疗:降低风险  

1. 健康饮食:  

   - 多吃新鲜蔬果、谷物(富含膳食纤维)

   - 少吃腌制、烧烤、高盐食品,避免过烫饮食  

2. 戒烟限酒:吸烟和酗酒是食管癌、胃癌的重要诱因。  

3. 控制体重:肥胖与结直肠癌风险密切相关。  

4. 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需规范治疗,降低患癌风险。  

5. 积极治疗癌前病变:如胃黏膜肠化生、结直肠息肉等。

七、早癌如何治疗?  

早期消化道癌可通过内镜下微创手术(如ESD、EMR)完整切除病变,无需开腹,保留器官功能,术后恢复快。若病理确诊为早癌且无转移,通常无需放化疗。

消化道早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发现晚!通过定期筛查(尤其消化内镜检查)、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可显著降低癌症风险。早发现一毫米,多活三十年——请重视体检,远离癌症威胁!

提醒:若属于高危人群或出现疑似症状,务必及时就医,切勿拖延!

门诊地址: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3楼13、19号诊室

联系电话:0775-2886086

 

 源:消化内科

通讯员:游  

 辑:秦一凯

 审:蓝晚瑜

 核:宾志刚

【上一篇】:【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开展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系列活动 【下一篇】:【健康科普】春风得意别“脸红”!科学防护破解春季皮肤敏感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