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高度近视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据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高度近视眼底已取代青光眼,成为了中国主要的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的病因。
而大多数人对高度近视还不够了解,误以为近视只是一个需要佩戴眼镜的问题。实际上,高度近视不仅仅影响视觉质量,还会引发多种眼底病变,严重者可导致不可逆的视力丧失甚至失明。
一、高度近视眼底到底发生了什么?
1、后巩膜葡萄肿
后巩膜葡萄肿是高度近视眼底病变的常见表现之一。随着近视度数的增加(眼轴进行性延长),眼球后极部发生局限性向后膨出(即后巩膜葡萄肿)。由于这种眼球结构的器质性变形及其引发的眼底病变对视网膜功能造成了损害,即使配戴了合适的眼镜,视力也往往难以达到理想水平。
2、视网膜萎缩、变性、出血和裂孔
眼轴的持续伸长加剧后巩膜葡萄肿,导致视网膜过度拉伸变薄(核心)及脉络膜萎缩性缺血(继发)。 此过程引发视网膜变性、出血和裂孔形成等并发症,严重损害视功能,甚至造成不可逆的视力丧失。
3、玻璃体液化
高度近视者眼轴的不断伸长导致眼球内部结构的改变,其中包括玻璃体的液化。正常的胶状玻璃体逐渐液化和浓缩,形成液腔,患者可能感觉到眼前有漂浮的点状、线状或蛛网状阴影飘动(即飞蚊症)。
4、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眼轴的伸长导致视网膜周边部变性变薄并易形成裂孔。在此基础上,玻璃体液化及对视网膜的牵拉作用,极易引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造成视力严重受损。
5、高度近视黄斑病变
黄斑是眼睛中负责中心视力的关键部位。高度近视(尤其伴随后巩膜葡萄肿)可能引发多种黄斑病变,如黄斑劈裂、黄斑前膜等,这些病变会导致中心视力下降和视物变形,严重威胁视力。
二、我们能做些什么?
1、已经近视,如何避免发展成高度近视?
目前,高度近视引起的眼底病变治疗方法有限,并且无法逆转眼球的损伤。因此,对高度近视的眼底并发症的防治关键在于预防近视进展为高度近视。角膜塑形镜(OK镜)、低浓度阿托品眼液、周边离焦框架镜等,被证实有助于延缓近视进展。必须强调的是,这些干预措施都必须在专业的眼科医生指导下,经过详细检查评估后规范使用或验配。另外,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至关重要。
2、高度近视患者该如何预防眼底病?
(1)健康用眼。避免剧烈、冲击性运动,如跳水、蹦极等,防止视网膜脱离。
(2)警惕眼底病的早期表现。如“飞蚊症”、眼前黑影飘动、闪光感、视物黑影遮挡感、视物变形、视力下降等。若出现任何新发或显著加重的症状,应立即就医。
(3)定期眼底检查至关重要。即使没有任何症状,所有高度近视者(通常指近视度数≥600度)也必须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散瞳眼底检查(包括周边视网膜评估)。一旦检查发现视网膜裂孔、变性、脱离前期病变或其他眼底问题,务必遵医嘱立即治疗或密切监测,防止视力永久性损害。
李永浩教授
深圳市眼科医院李永浩教授(曾任职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签约成为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眼科特聘专家。每月定期提供门诊和手术服务,解决患者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引发的眼部病变、视网膜脱落、黄斑病变、高度近视等问题。
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眼科简介
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眼科,开设有视光中心、门诊、住院病房;目前熟练开展斜视矫正术、上睑下垂矫正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青光眼手术、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手术等。该学科设备齐全,整体技术水平在玉林地区,乃至广西同级医院均有一定的影响力。可开展以下业务:
1.“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业内已公认:该手术切口小,安全,快速,但技术难度大,是摘除白内障的最佳术式,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2.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的诊断技术。OCT相当于检查眼睛的“CT”,能对各种复杂的眼底病起到精确的诊断,几乎能达到病理级的诊断水平,并且对指导用药及药物效果的评价、监控疾病的发展及预后有非常优越的作用。
3.YAG激光治疗技术。可无创的对后发障及闭角青光眼的治疗。
4.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炎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
5.开展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可治疗复杂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黄斑及视网膜前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出血、玻璃体混浊等。
6.开展眼底造影、眼底激光,各种严重复杂的眼外伤治疗,眼部各种(眼睑、眼球、眼眶)肿瘤的手术治疗,泪道阻塞疾病治疗,上睑下垂,斜视矫正及眼部畸形矫正术,各类青光眼的手术治疗及其它眼科疾病的诊治等。
7.视光中心,开展验光配镜业务(包含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角膜塑形镜)
地址:
门诊:门诊医技大楼四楼7号诊室
住院部:住院部一病区三楼
联系方式:
住院部:0775-2286132
视光中心:0775-2286239
来 源:眼 科
通讯员:阙鹏志
编 辑:秦一凯
编 审:蓝晚瑜
审 核:宾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