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首页
  • 联系我们
  • 公众号
首页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院内动态 › 文章详细
结核性胸膜炎 “瘦身记”
【发布时间】:2018-10-31 16:38:31 【类型】:院内动态 【点击次数】:2092

结核性胸膜炎 “瘦身记”

 

结核性胸膜炎是结核杆菌经肺组织进入胸膜腔所引发的胸膜急性炎症反应,以胸腔积液、胸膜结核结节、胸膜肥厚为标志,伴或不伴肺结核。可分为干性胸膜炎、渗出性胸膜炎和结核性脓胸,以渗出性胸膜炎最为常见。

201611月至今,玉林红十字会医院结核科曹赋主任带领的团队,扎实工作,积极进取,砥砺前行,运用胸膜腔内注入抗结核药物介入治疗难治结核性胸膜炎,开拓了该院结核性胸膜炎治疗的新篇章。至今已成功开展了60多例胸膜腔内注入抗结核药物介入治疗难治结核性胸膜炎,操作技术娴熟,疗效比传统单纯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更显著,能较快地缓解症状,解除胸膜肥厚,最大限度预防胸膜粘连。

患者黎某,15岁学生,因活动后气促曾在当地医院诊治,查肺CT后发现右侧胸膜严重肥厚,内可见包裹性胸腔积液,当地医院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因患者为青春期女性,胸膜肥厚严重影响胸廓发育及活动,导致患者呼吸困难,活动后气促明显。当患者及家属一筹莫展时,得知该科开展胸膜腔内注入抗结核药物治疗难治结核性胸膜炎效果好,满怀希望,慕名来到我院结核科就诊。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后发现,患者右侧胸膜肥厚,右侧肋间隙明显变窄,胸廓塌陷畸形。曹赋科主任带领科室骨干医师,讨论决定全身运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同时,在超声引导下定期向胸膜腔内注入抗结核药物治疗。经治疗后,患者气促症状完全缓解,复查肺CT可见肥厚胸膜“瘦身”成功,塌陷的胸廓复张,肋间隙明显较前增宽。

该院结核科开展胸膜腔内注入抗结核药物介入治疗难治结核性胸膜炎(肥厚明显者),可避免外科手术治疗的创伤,大大降低治疗费用及风险,且治疗效果显著。这一技术的应用,可较快地缓解症状,减轻胸膜肥厚,预防胸膜粘连,为难治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开辟了新的路径。

【上一篇】: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获“广西艾滋病和结核病专科联盟”授牌 【下一篇】:用自己的血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