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健康科普】
癌痛治疗的错误观点——你知道几个?
2025年4月15-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宣传周的主题为“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作为玉林市肿瘤医院、玉林市癌症中心,始终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促进癌症防治关口前移,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普及健康知识。为进一步做好肿瘤防治科普宣传工作,医院将在4月陆续推出肿瘤防治系列健康科普,敬请关注。
今天带您共同了解:癌痛治疗的错误观点。
国民寿命延长且加之生活环境不断恶化,肿瘤发生率逐年递增。相关研究显示,每分钟有6人患癌。过去10年癌痛发生率和死亡率显著增加,人均寿命74岁的话,患癌率占比20%以上,因此表明每5个人会有1人患肿瘤,癌症成为常见且多发疾病。
癌症患者多会伴有癌痛症状,影响生活质量,特别当肿瘤发生发展出现疼痛的时候,患者会遭受极大折磨。相关资料显示,肿瘤早期有1/3的患者多存在疼痛感,发展至中晚期,会有70%的患者伴有疼痛感,有50%以上的患者会出现重度疼痛,大多数患者和家属仅关注肿瘤的治疗,未能足够重视患者疼痛治疗,造成患者在有限生命中,会受到癌痛影响,对患者的生活水平造成严重影响。
建议大家理智对待癌痛,不论是抗癌还是减轻疼痛,我们都需更好的掌握它,才了解该怎样对抗它,不可人云亦云!大多数人面对癌痛都存在错误的理解和观念。那么我们来了解一下,该怎样面对癌痛呢?
一、癌痛是肿瘤造成的,肿瘤治好了,疼痛自然就消失了
相信大多数人群都会有这样的想法,部分肿瘤的疼痛,往往是肿瘤对人体刺激发生的早期信号。当肿瘤切除后或采用放化疗根治治疗,疼痛自然随之减轻。因此针对中晚期肿瘤患者而言,错误的观念,可误导最终治疗方向。
①中晚期转移的肿瘤患者疼痛,如骨转移、腹膜后转移均可造成神经病理性疼痛。此种患者疼痛是神经受到破坏,并不是单纯无菌性炎症刺激造成的,称其为神经病理性疼痛。即便肿瘤好了,但受损的神经不能恢复,会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长达一生。不能一味单纯靠治疗肿瘤而改善疼痛,会出现肿瘤没治好而遭受疼痛的影响。长时间疼痛影响,会造成大脑中枢敏感化,大脑已经记录了此种疼痛,并将其放大,即便无外界因素影响,也会导致疼痛长时间存在。
②有10%左右的肿瘤患者疼痛感并不是因肿瘤造成的,有3/4的疼痛是由肿瘤造成的,还有15%的疼痛是肿瘤造成的,还有10%左右的患者,其疼痛并不是肿瘤造成的,与正常人相似,因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等均为肺肿瘤原因造成。
总之肿瘤患者自身疼痛,并不一定是癌痛,因此需在获得准确评估后,再实施相应的治疗。
二、疼痛可以忍一忍,忍不住可停止用药,避免用药上瘾
大多数患者都存在此种想法,觉得自己可以忍耐一下,减少用药剂量。针对癌痛患者特别是伴有持续性疼痛的患者,大多数均存在不能忍受的疼痛感,未经历或体验过此种疼痛的患者不能有效缓解。患者需要长时间使用止痛药物,保证血液中药物浓度稳定可以实现镇痛的效果,使患者自身痛苦减轻,获得高质量生活。因此一定要按时用药,做好镇痛干预。
三、病人表示对止痛药过敏,不能服用
患者会说我服用止痛药后,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困难等症状,但这并不是过敏,而是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因人们机体差异性较大,对药物敏感性也不同,因此不良反应因人而异。因此需做好有效预防工作。
四、疼痛止不住了,打一针杜冷丁吧
几十年前因药物稀缺,杜冷丁对于肿瘤癌痛人员而言,此药物可以减轻病人疼痛感。因此时代在不断进步,大部分人对癌痛治疗的认识和观念并无变化。杜冷丁口服吸收效果不好,需要进行肌肉注射给药,用药方式不简便,血药浓度不稳定,对疼痛控制效果造成影响。杜冷丁作用时间较短,一般效果为2~4h,效果不如吗啡。杜冷丁使用后血药浓度快速升高,极易出现高浓度感,更容易上瘾。因此不推荐使用杜冷丁减轻癌痛,因止痛药物种类不断增加,效果较差。
五、使用不同效果之后效果都不好,是不是没办法,只能痛死了
肿瘤患者多采用手术、化疗、放疗、免疫治疗方法,癌痛治疗除了传统药物外,还有多种癌痛治疗方法,如神经阻滞、自控镇痛等,此种止痛技术具有较小的创伤,整体疗效提高。针对药物治疗不好的疼痛,其有效率高达90%以上。
总而言之,要正视癌痛,纠正错误观念。要科学的面对疼痛,并选择科学方法减轻癌痛,需根据疼痛程度按时用药,在生活中可以通过按摩的方式,促进血液循环,进而减轻整体癌痛感。
六、WHO癌症三阶梯止痛原则:选择相对应阶梯药物,从低级向高级顺序提高
来 源:腹盆腔肿瘤病区
通讯员:杨 姣
编 辑:秦一凯
编 审:蓝晚瑜
审 核:宾志刚